现代人由于缺少运动,食物中的添加剂太多,喝酒无节制,高营养食物摄入过量等,使得脂肪肝疾病高发。
近年来,我国患脂肪肝的人数急剧增加,脂肪肝已成功取代乙肝成为我国目前第一大慢性肝病。
为什么脂肪肝发病率逐年攀升呢?中医是如何治疗调理脂肪肝的?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,天津渤海医院中医杂病专家武化哲主任为大家解答一下。
脂肪肝的发生
中医虽然没有“脂肪肝”的病名,但是在很多中医古籍当中都有关于脂肪肝的详细论述,多以“积聚”“肥气”“痞证”等记载,或称为“肝癖”“肝痞”。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以下原因相关:
▍饮食不节
包括“不节制”和“不清洁”,饥饱不调、营养过剩、饮酒过度、误食毒物都可对人体造成伤害,导致脂肪肝的出现。
▍生活不律
过劳、过度安逸也可对健康造成影响,引发脂肪肝。情志因素同样非常重要,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、气滞血瘀,影响肝脏功能。
▍其他疾病
病毒性肝炎、慢性丙型肝炎等其他疾病也可引发脂肪肝。在病机方面,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两个脏腑密切相关,那就是肝和脾。肝脾失调、脾胃不和导致运化障碍,湿和痰瘀滞肝络,进而出现脂肪肝。
脂肪肝的中医治疗优势
▍迅速改善肝功能
脂肪肝患者容易出现转氨酶升高,使用中医药可有效控制,还可以有效改善不肝区疼痛、腹胀、腹泻、大便粘腻不爽等不适症状。
▍清除脂肪
中医药可帮助患者清除肝脏脂肪,逆转肝纤维化、肝硬化,这往往是现代医学难以做到的。临床实践证明,通过使用中医药治疗配合生活方式调养,重度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定量可逐渐减轻,最终消失。
▍副作用小无依赖性
脂肪肝患者食疗建议遵循以下原则:多进食具有疏肝、健脾、理气、消食、消积作用的食物,如山楂、决明子、菊花、绞股蓝。
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食疗也不例外,可根据不同体质、不同季节进行调整搭配。痰湿重的患者,可搭配砂仁、荷叶祛湿,肝郁患者可用绞股蓝、田七、菊花疏肝解郁,而脾虚患者则建议用陈皮、白术、田七等达到健脾消积祛痰的作用。
分型辨治
▍痰湿阻络型
临床表现:形体肥胖,面有油脂,喜食肥甘,胸胁隐痛,腹部胀满,困倦乏力,纳呆口黏,大便油滑,或黏腻不爽,小便浊,舌苔白腻,脉弦滑。
治法:理气化痰,祛湿泄浊。
▍肝郁气滞型
临床表现:胸胁胀闷,抑郁不舒,或周身窜痛,倦怠乏力,腹胀纳呆,便秘,舌质暗红舌苔薄白,脉弦。
治法:疏肝健脾,理气活血
▍肝郁脾虚型
临床表现:两胁胀痛,脘痞腹胀饭后为甚,大便溏薄,或完谷不化,纳呆口淡,或恶心呕吐,女子月经不调,气短乏力,舌质淡或暗红,舌苔薄白,脉弦缓。
治法:疏肝理气,健脾益气。
▍痰瘀互结型
临床表现:肝病及消渴病日久不愈,形体肥胖,面色晦暗,纳呆口渴,恶心厌油腻,咯吐痰涎,脘腹痞闷,肝脏肿大,阵痛或刺痛,舌体胖大边有齿痕,或舌质暗有瘀斑,脉弦滑。
治法:活血化瘀,祛痰散结。
▍肝肾阴虚型
临床表现:形体虚胖,肤粗毛丛,面色油光,腰酸腿软,身倦乏力,右胁隐痛,口干舌燥,手足心热,或低热盗汗,头晕耳鸣,失眠多梦,男子梦遗滑精,女子经少经闭。舌质红,苔少或无苔,或灰黑,脉弦细数。
治法:滋补肝肾。
医生提示
中医讲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,对一种疾病的危害有了充分的认知时,一定要做出改变,改变多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口味。
不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就能控制住脂肪肝是不现实的,自己不行动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医生给开“灵丹妙药”也是不现实的。防范脂肪肝,必要时需要医生的介入,更多的时候,更早期的阶段,还是要靠每个人自己。
名医简介
专家介绍
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,熟读经典,博览群书,曾跟随国医大师唐祖宣学习,对其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脉管炎颇有心得。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,善于运用体质辨证及六经辨证进行辨证论治。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秉承传统中医理论,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受到了良好效果。
专家擅长
擅长经方治疗鼻炎,哮喘,支气管炎,急慢性胆囊炎,胆结石,慢性胃炎,胃溃疡,十二指肠溃疡,结肠炎,痤疮,湿疹,银屑病,高血压,冠心病,泌尿系结石,前列腺炎,肺结节,甲状腺结节。擅长运用已故名老中医李可老先生的“攻癌夺命汤”化裁加减治疗肿瘤:恶性淋巴瘤,胃癌,食道癌,肝癌,甲状腺癌,骨瘤,宫颈癌,肾癌,膀胱癌等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,还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!